甲殼素纖維起初是H.Braconnot教授,從蘑菇中得到了纖維,并把這種來源于蘑菇的的纖維稱之為Fungine,意即真菌纖維素。1823年.又一位法國科學家A.Odier從甲殼類昆蟲的翅膀中分別出同樣的物質,他認為此物質是一種新型的纖維素,使命名為Chitin。1843年,法國的A.Payen發(fā)覺Chitin和纖維素的性質不大相同。同年,法國人J.L.Lassaigne發(fā)覺Chitin中含有氮元素,從而證明Chitin不是纖維素,而是一種新的具有纖維性質的化合物。
甲殼素的發(fā)覺與命名
1811年,法國一位研究自然科學史的H.Braconnot教授,用溫熱的稀堿溶液反復處理蘑菇,后得到一些纖維狀的白色殘渣,他以為從蘑菇中得到了纖維,并把這種來源于蘑菇的的纖維稱之為Fungine,意即真菌纖維素。
1823年.又一位法國科學家A.Odier從甲殼類昆蟲的翅膀中分別出同樣的物質,他認為此物質是一種新型的纖維素,使命名為Chitin。1843年,法國的A.Payen發(fā)覺Chitin和纖維素的性質不大相同。同年,法國人J.L.Lassaigne發(fā)覺Chitin中含有氮元素,從而證明Chitin不是纖維素,而是一種新的具有纖維性質的化合物。1878年,G.Ledderhose從Chitin的水解反應液中檢出了氨基葡萄糖與乙酸;1894年,E.Gilson進一步證明了Chitin中含有氨基葡萄糖,而后來的研究表明,Chitin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縮聚而成的,或者說組成Chitin的單體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從1811年發(fā)覺Chitin到研究清晰其結構,前后幾乎用了將近100年的時間。
Chitin這個詞是由希臘文衍變而來的,意即“被膜、鎧甲”。Chitin譯為中文,喊甲殼素。甲殼素是由N-乙酰-2-氨基-2-脫氧-D-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形式連接而成的多糖,也就是N-乙酰-D-葡萄糖胺的聚糖。
甲殼素的存在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機化合物中,數(shù)量大的是纖維素,其次就是甲殼素,前者主要由植物生成,后者主要由動物生成。估量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殼素將近100億噸。甲殼素亦是地球上除蛋白質外數(shù)量大的含氮天然有機化合物。僅此兩點,就足以說明甲殼素的重要地位。
在自然界的存在
甲殼素廣泛存在于甲殼綱動物蝦與蟹的甲殼、昆蟲的甲殼、真菌(酵母、霉菌、蘑菇)的細胞壁中,詳細的情況大致如下所述。
?、俟?jié)肢動物,主要包含甲殼綱,如蝦、蟹等,含甲殼素20%~30%,高的達58%~85%;其次是昆蟲綱,如蝗、蝶、蚊、蠶等蛹殼中含甲殼素20%~60%;多足綱如馬陸、蜈蚣等;
?、谲涹w動物,主要包含雙神經(jīng)綱如石鱉,腹足綱如鮑,蝸牛等,頭足綱如烏賊、鸚鵡等,甲殼素含量為3%~26%;
?、郗h(huán)節(jié)動物,包含原環(huán)蟲綱如角蝸牛,毛足綱如沙蠶,蚯蚓與蛭綱如螞蟥三綱,有的含甲殼素極少,但高的含20%~38%;
?、茉顫娢?,簡稱原蟲,也喊單細胞動物,包含鞭毛蟲綱如錐體蟲,肉足綱如變形蟲,纖毛蟲綱如草履蟲等;
?、莞啬c動物,包含水螅蟲綱如中水螅、筒螅等,缽水母綱與珊瑚蟲綱等;
⑥海藻,主要是綠藻;
?、哒婢?,包含子囊菌、擔子菌、藻菌等,含甲殼素從微量到45%不等,惟獨少數(shù)真菌如Olmycetes與Trichomycetes不含甲殼素;
⑧動物的關節(jié)、蹄、足、的堅硬部分,以及動物肌肉和骨接合處均有甲殼素存在。
甲殼素在自然界的存在,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在自然界生長、繁衍著的含有甲殼素的各種各樣的生物,在其死亡腐爛后成為胖料的同時釋放出甲殼素,甲殼素在自然界經(jīng)受降解與脫乙?;^程,產生不同分子量的甲殼素及不同分子量、不同脫乙酰度的殼聚糖。在廣袤的田野、森林與大草原的土壤中,都有甲殼素與殼聚糖的存在;而在貧瘠的土壤與沙化的土壤中,則很少有甲殼素與殼聚糖的存在,這從一方面反映出甲殼素在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中的重要性。
完管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甲殼素,但估量全世界每年可獲得的甲殼素惟獨15萬噸,真正能生成出來的,估量不過數(shù)萬噸而已,而據(jù)能手把握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世界產生的甲殼素還沒有超過1萬噸。
存在狀態(tài)
甲殼類動物外殼的結構材料就是甲殼素,它既有生理作用,又能愛護機體預防外來機械性沖擊;同時,還具有汲取高能輻射的性能。在真菌的細胞壁中,甲殼素和其他多糖相連,在動物體內,則是和蛋白質結合成蛋白聚糖。
蝦、蟹殼中的甲殼素和蛋白質是共價結合,是以蛋白聚糖的形式存在的,同時伴生著碳酸鈣。甲殼素在蟹殼中呈纖維狀互相交織或無規(guī)的網(wǎng)狀結構,并平行于殼面分層生長,蛋白質以甲殼素為骨架,沿甲殼素層以片狀生長;無機鹽呈蜂窩狀多孔的結晶結構,充填在甲殼素和蛋白質組成的層和層之間的空隙中。
甲殼素和蛋白質之間共價結合以蛋白聚糖的形式存在,1955年Hackman證明甲殼素與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殼素的殘?zhí)腔┠芎?alpha;——氨基酸、肽與角蛋白反應,得到穩(wěn)定的共價結合物,但這種結合物在某種pH條件下會分解。
甲殼素的生物合成
甲殼素在體內的生物合成,和其他多糖一樣,是一個想到相當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在乙酰CoA的存在下,磷酸氨基葡萄糖轉移酶催化6-磷酸氨基葡萄糖合成6-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甲殼素合成酶共存的還有甲殼素脫乙酰酶,在甲殼素的合成過程中同時發(fā)生著N-脫乙?;倪^程,因此,合成出來的甲殼素,其分子鏈的糖單元不是100%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還有一部分是氨基葡萄糖,也就是說,生物合成不只是生成甲殼素,也生成少量的殼聚糖。在自然界中,非但存在著大量的甲殼素,也還存在著一些殼聚糖。
1.4甲殼素的性質
甲殼素是白色或灰白色無定形、半透明固體、分子量因原材料不同而有數(shù)十萬至數(shù)百萬,不溶于水、稀酸、稀堿、濃堿、普通有機溶劑,可溶于濃的鹽酸、硫酸、磷酸與無水甲酸,但同時主鏈發(fā)生降解。
借口屬于纖維素相仿,在細胞壁中構成一種稱為微纖維學的結構單元。甲殼素微纖維由一束沿分子長軸平行羅列的甲殼素分子構成。微纖維束的橫切面呈橢圓形,微纖維核心中的甲殼素分子常羅列成三維的晶格結構。微纖維核心晶格結構之外的甲殼素分子大致上仍舊處于平行羅列的構象,但未形成盡善的三維晶格,稱為亞結晶相結構。
從1935年起,就不斷浮現(xiàn)用X射線衍射與紅外光譜法研究甲殼素的晶體結構的報道。1963年,Rudall根據(jù)X射線衍射光譜得到的結果,提出了甲殼素存在著α—、β—、γ—三種晶型。這三種晶型是分子內與分子間不同的氫鍵而形成的。甲殼素存在三種晶型決策了它有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甚至有很大差別。在植物體中,甲殼素和纖維素緊密相關;在動物體中,它和膠原緊密相關。α—甲殼素通常和礦物質沉積在一起,形成堅硬的外殼,節(jié)肢動物如蝦、蟹的外殼含有30%以上的碳酸鈣,所以這些殼中主要是α—甲殼素;而β—甲殼素與γ—甲殼素和膠原相聯(lián)結,表現(xiàn)出肯定的硬度、柔韌性與流動性,還具有和支承體不同的許多生理功能,如電解質的操縱與聚陰離子物質的運贈等。
甲殼素纖維的進展概況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富士紡公司的研究人員就對甲殼素進行了研究。這些天然材料來源廣泛且安全無毒性,特別適合制作繃帶類的產品,能加速傷口的愈合,并且通過動物試驗證明:這種新型的材料對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具有比一般抑菌素相同或更好的療效。
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先利用甲殼素纖維的特性,制成和棉混紡化纖織物的抑菌防臭類內衣與褲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其后,日本布料加工公司和旭化成紡織品公司合作,開辟了既能吸汗又能阻水透氣的材料,這種材料以具有無數(shù)細孔的聚氨酯布作中間層,并通過對接觸皮膚的一側加涂甲殼素PU涂層,外表粘合一層錦綸布料基布制作而成。由于甲殼素具有很強的吸濕性,汗液被它汲取并通過中間多空層向外層擴散、蒸發(fā)。用這種材料制作的休閑衣不僅具有良好抑菌性而且穿著舒適、無悶熱及發(fā)粘感。日本富士紡織公司開辟了一種適合嬰兒服布料的高濕模量粘膠纖維(商品名“キトソィ”)。這種纖維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加入了具有保濕抑菌成分的甲殼素,可抑制微生物的生殖,對皮膚過敏者有防止效果。用這種材料制成的工作裝或床上用品,對人體無刺激,對皮膚的親與性較好,臨床經(jīng)驗也證實它對防止過敏性皮炎有效。
和國外相比,我國開辟研制甲殼素紡織品的工作起步較晚。中國是1952年開展甲殼素試驗的,先是上海,后來是青島等沿海城市,1954年發(fā)表篇實驗報告。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甲殼素、殼聚糖研究與開辟的全盛時期,到90年代中期,全國有上百家大專院校與科研單位投入到甲殼素的研究與開辟中來。
1991年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研制成功甲殼素醫(yī)用縫合線,繼而又研制成功甲殼胺醫(yī)用敷料(人造皮膚)并已申請專利。1999年至2000年,東華大學研制開辟了甲殼素系列混紡化纖織物紡紗線與布料并制成各種保健內衣、褲襪與嬰兒用品。2000年在山東濰坊,世界家量產純甲殼素纖維的韓國獨資企業(yè)投入生產,月產3噸(見圖:盈甲殼100純甲殼素纖維)。除上海之外,北京、江蘇、浙江等省市的有關廠家也開辟了甲殼素保健內衣或床上用品,并已推向市場。3甲殼素纖維的主要特性
甲殼素與它的衍生物殼聚糖,具有肯定的流延性及成絲性,都是很好的成纖材料,選擇適當?shù)募徑z條件,通過常規(guī)的濕紡工藝可制的具有較高強度與伸長率的甲殼素纖維。在殼聚糖大分子結構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氨基,其溶化性能與生物活性高。甲殼素纖維具有以下特性。
?。?)優(yōu)異的生物醫(yī)學功能
甲殼素的大分子結構和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的構成相同,而且具有類似于人體骨膠原組織結構,這種雙重結構給予了它們極好的生物醫(yī)學特性:即它對人體無毒無刺激,可被人體內的溶菌酶分解而汲取,和人體組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鎮(zhèn)痛、促進傷口愈合等功能。因此,甲殼素與殼聚糖是理想的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廣泛用于創(chuàng)造特殊的醫(yī)用產品。國外,尤其是日本與美國已用它來創(chuàng)造人造皮膚、可汲取縫合線、血液透析膜與藥物緩釋劑以及各種醫(yī)用敷料等。
(2)可生物降解
由于創(chuàng)造甲殼素纖維的原材料普通采納蝦、蟹類水產品的廢棄物,一方面這可減少這類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甲殼素纖維的廢棄物又可生物降解,不會污染周邊環(huán)境,所以甲殼素纖維又被稱為綠色纖維。
?。?)優(yōu)良的吸濕保溫功能
由于甲殼素纖維在其大分子鏈上存在大量的羥基(—OH)與氨基(—NH2)等親水性基團,故纖維有很好的親水性與很高的吸濕性。甲殼素纖維的平衡歸潮率普通在12%~16%之間,在不同的成形條件下,其保水值均在130%左右。
?。?)較好的可紡性
目前國內生產的甲殼素、殼聚糖纖維具有較好的可紡性。但和棉纖維相比,甲殼素纖維線密度偏大,強度偏低,在肯定程度上影響了甲殼素纖維的成紗強度。在普通條件下用甲殼素纖維進行純紡還有肯定困難,通常采納甲殼素纖維和棉纖維或其他纖維混紡化纖織物來改善其可紡性。隨著甲殼素原材料及紡絲工藝的不斷改進,纖維線密度與強度將會進一步提高,用它可開辟出各種甲殼素純紡或混紡化纖織物產品。此外,甲殼素纖維由于吸濕性良好,具有優(yōu)良的上色性能,可采納直接、活性、還原、堿性及硫化等多種染料進行上色,且色澤明艷。
甲殼素和殼聚糖纖維可紡成長絲或短纖維兩大類。長絲用于捻制醫(yī)用縫合線,免除病人拆線苦痛,或切成肯定長度的短纖維,紡成紡紗線,用做紡織材料;短纖維以無紡布形式制作醫(yī)用敷料,用于醫(yī)治各種創(chuàng)傷,如燒傷、燙傷、凍傷及其他外傷,有促進傷口愈合與消炎抑菌作用。甲殼素纖維輕紡紗、織布加工成各種功能性產品,如保健針織物內衣、放臭襪子、不黏毛巾、保健嬰幼兒服、抑菌運動服、抑菌防臭床上用品、抗菌醫(yī)用護士服;也可加工成各種救護用品,如繃帶、紗布、急救包等。
甲殼素纖維與殼聚糖纖維的保健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抑菌除臭功能。
(2)對皮膚的護理功能。
(3)對過敏性皮膚的輔助醫(yī)治功能。
?。?)對環(huán)境的愛護功能。
(5)抗靜電功能。
甲殼素纖維針織物品具有手感柔軟關切、無刺激、高保濕、保溫、抗菌除臭功能,對皮膚有很好的養(yǎng)護作用,還有對過敏性皮炎的輔助醫(yī)療功能,并符合綠色紡織品標準等優(yōu)點,是21世紀新一代的保健針織物品。
甲殼素的藥理作用
(1)抑菌抗感染甲殼素及其多種衍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作用,以甲殼素六聚糖為強。小分子的脫乙酰甲殼素具有質子化銨,質子化銨和細菌帶負電荷的細胞膜作用,吸附與聚沉細菌,同時穿透細胞壁進入細胞內,擾亂細菌的新陳代謝及合成而具有抑菌作用。夏文水、吳焱楠研究認為,相對分子量為1500的脫乙酰甲殼素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強,隨著分子量增大,則抗菌作用下降。正光華發(fā)覺,脫乙酰甲殼素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小腸結尖耶爾氏菌、鼠損害沙門氏菌與李斯特單核增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中國紡織大學吳清基教授已成功地將甲殼素制成無紡布、流延膜、PU涂層紗布等多種醫(yī)用敷料用于臨床,其中甲殼素和醋酸制成的無紡布透濕透水性能極佳,用于大面積燒傷燙傷,抗感染與促進傷口愈合效果很好。目前上海市每年可生產甲殼素醫(yī)用材料約100噸。
(2)降脂與防治動脈硬化魏濤等采納含膽固醇1%與脫氧膽酸鈉0.2%的合成飼料喂大鼠28天,在誘發(fā)高血脂癥的同時,經(jīng)口服脫乙酰甲殼素觀看其對高血脂癥的影響。實驗設高脂對比組與低、中、高三個劑量實驗組。結果表明,脫乙酰甲殼素中、高劑量組的總膽固醇及總甘油三酯含量和高脂對比組比較,前者降低了10.5%、14.2%,后者降低了18.8%與26.1%,低、中、高劑量三實驗組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脂對比組比較,分離升高了16.5%、32.7%與50.4%。顧云等對31例高血脂成人患者進行口服脫乙酰甲殼素降脂試驗,30日后檢查,膽固醇、甘油三酯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蛋白均無明顯變幻。
?。?)抗病毒許多科學家已從多方面證實了甲殼素硫酸酯的抗病毒活性。DerekHorton等證明氨基上含有SO42-的甲殼素衍生物對血液病毒有顯著抑制作用。1992年Vorcellotti等發(fā)覺甲殼素磺化衍生物能抑制哺乳動物的病毒感染,特別是能抑制與醫(yī)治艾滋病病毒感染,抑制其復制的IC50為7微克/毫升,同時也能抑制勞舍氏白血病病毒與單純皰疹病毒。
(4)抗腫瘤小分子甲殼素具有優(yōu)良的抗腫瘤活性,特別是甲殼素六聚糖具有很強的抑制腫瘤的作用。日本愛媛大學奧田教授經(jīng)實驗確認,甲殼素在64微克/毫升的濃度時就能增強淋巴球細胞殺死癌細胞的作用。鈴木茂生報道,脫乙酰甲殼素能直接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的作用,在含有1×105的癌細胞溶液中,加入0.5毫克/毫升的脫乙酰甲殼素,24小時后癌細胞盡全死亡。SaikiI報道,硫酸甲殼素與硫酸羧甲基甲殼素對黑色素瘤腫瘤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量效關系。福建師范大學劉艷如等對小白鼠接種S180腫瘤細胞,設對比組與甲殼素實驗組,實驗表明脫乙酰甲殼素對S180小鼠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對其抗腫瘤作用非常關注。
?。?)抗凝血Muzzarelli等在五六十年代就充分認識到甲殼素硫酸酯的化學結構和肝素相似,預示此類化合物有抗凝血活性。1985年Hirano報道,分子量26000,O-位雙硫酸酯甲殼素的抗凝血活性是肝素(174單位/毫克)的1.9~2.2倍。
?。?)其他脫乙酰甲殼素具有良好的抗輻射性能。脫乙酰甲殼素能愛護肝臟,提高肝臟抗氧化能力。沈陽鐵路總醫(yī)院高風蘭應用脫乙酰甲殼素口服醫(yī)治心絞痛5人、心律失常4人、頑固性心衰4人,均收到中意療效。此外,某些甲殼素衍生物能結合Fe2+,增強胃腸道的汲取功能,用于醫(yī)治鐵缺少癥。
進展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紡織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適等原有的基本特性。根據(jù)紡織品的不同用途,人們還希翼其具有保健、安全等特殊功能,如抑菌、防螨、負離子、遠紅外、遮光、防毒、防火、防電磁波輻射、磁療、香味、吸濕排汗、防油拒水等。功能布料廣泛用于家用紡織品、休閑與運動工作裝、環(huán)境和健康紡織品、裝飾與產業(yè)用紡織品、國防建設與尖端科學等領域。據(jù)統(tǒng)計,世界功能紡織品的需求量每年超過500億米。其中抑菌衛(wèi)生后整理是應用抑菌防臭劑處理布料(天然纖維、化纖及其混紡化纖織物面料),從而使布料獲得抑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潔衛(wèi)生等功能。抑菌衛(wèi)生后整理廣泛用作醫(yī)院、賓館、家庭的床單、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公布、窗簾布、醫(yī)用職業(yè)裝、吃品與服務行業(yè)的工作服、軍隊的工作裝以及繃帶、紗布等,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近30年來,甲殼素在臨床醫(yī)學、醫(yī)藥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材料方面顯示出了多方面的作用,甚至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殼聚糖能被人體汲取利用,和人體的組織器官及細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具有生物降解性,降解過程中產生的殼聚糖在體內不積存,幾乎無免疫原性,同時具有多種生物活性。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fā)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 上一篇: 紡織詞典——牛奶蛋白纖維
- 下一篇: 紡織詞典——府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