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海關介紹,該關通過構建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體系、推進繭絲綢產業(yè)標準工作、加強品質管控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及應用、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等系列改革,有效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助力廣西繭絲綢產業(yè)擴大出口。
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近年來,隨著“東桑西移”戰(zhàn)略的實施,廣西的桑園面積、蠶繭和桑蠶絲產量連續(xù)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形成以橫州、宜州、忻城、柳城、欽州等地為中心的繭絲綢生產加工聚集區(qū),絲綢生產企業(yè)逾百家,逐步形成“世界絲綢看中國,中國絲綢看廣西”的發(fā)展格局。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改變進出口注冊制度及口岸檢疫法規(guī),提高紡織行業(yè)貿易標準,廣西企業(yè)受較大影響,出口訂單下滑。
對此,2020年,南寧海關設立技術性貿易措施調查研究中心(東盟),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工業(yè)和信息化廳共建“廣西繭絲綢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全面提升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能力,破解廣西繭絲綢產業(yè)痛點難點問題,促進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升級。
此外,南寧海關貼合繭絲綢行業(yè),探索形成以“制度+科技”為特點的“注冊登記+遠程影像輔助檢疫”監(jiān)管模式,出口生絲查驗時間由原來1—2天縮短為8—15分鐘,大幅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目前,該關推進廣西繭絲綢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機制改革落地見效,檢測效率同比提升30%以上。2022年,廣西出口生絲620.1噸、貨值2.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70.1%和222.3%。
桑蠶產業(yè)鏈前后端產品生產和出口,在廣西同樣“紅火”。2022年以來,廣西出口蠶種43批次,貨值1374.6萬美元,養(yǎng)蠶這項中國傳統(tǒng)農事,融入新的活力及國際元素,乘著“一帶一路”東風走向世界。
在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絲綢新都”的廣西河池市,南寧海關指導當地企業(yè)量身訂制出口查驗新模式,從生產源頭把控質量,建立可追溯管理體系,幫助企業(yè)擴大出口規(guī)模。當地桑蠶產業(yè)鏈后端產品凍蠶蛹、蠶沙有機肥、干燥蠶等,相繼實現出口。
2022年,廣西出口冷凍蠶蛹達7099.5噸,貨值1318.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77.6%。今年一季度出口額達2906.4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4%。
據悉,近日,南寧海關“推進廣西繭絲綢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機制改革”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2022年度改革攻堅十佳成果”獎項。
AAA復合面料網DFGE465IU8GHYJ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fā)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